Back to all Post

梅心怡:我痴迷于观看后,体验究极成知识的瞬间

艺术家 | Artist


梅心怡,出生于1997年,她的跨媒介实践主要进行图像和文本之间的转译,同时结合媒介理论介入物质文化的视觉语言与表现形式。她试图解释特定情境下的共生(symbiosis)关系,并研究戏仿(parody)与故 事叙述(storytelling)作为推测性叙事的手段。她测量一种中间状态被催化发生的条件——这些状态摇摆于故障和成功、话语和失语、原件和复制品、诗歌和知识、妥协和抵抗之间。同时,她讨论作者、观众与作品在场域中的沟通策略与空间政治。她通常使用影像、装置和写作进行创作。梅心怡于2021年于罗德岛设计学院摄影系获取得艺术硕士学位。

“在派对中尖叫,如雨中之泪”,展览现场,2023

inner flow:I 梅心怡:

i:很高兴梅梅这次来参加展览。请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梅:Hihi! 我是meimei梅心怡,有时会用冥冥这个名字在网络上发迷你写作。之前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学习摄影,现在主要在做影像和装置,也会涉及写作、表演相关的实践。

“在派对中尖叫,如雨中之泪”,展览现场,2023

i:本次你的作品数量很多,也呈现了很多不同且丰富的媒介,摄影、装置、雕塑、影像、行为等均有涉及。有人说每个作品都很有你的风格,也有人说感觉都是出自不同人之手。你是以何种方式将它们串联在一起的呢?

梅:首先表达对这次机会的感谢!感谢策展人韩馨逸老师和画廊的工作人员们可以允许我带着好几个作品一起做展,从沟通到落地我收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

这次的作品主要来自我近期的一个长期项目《悬垂研究》,这个项目从2020年我在美国时开始,前期的调研主要是对当地民居玄关外风铃的形态和图像采集。之后搁置了很久,2022年我回国后,一种具身的感受与这个项目重新呼应起来,于是希望从一些典型悬垂物的记录和变形出发,将“悬垂”作为一种文化历史、身体体验、或是手势姿态来进行研究,并探讨“悬垂”如何成为一种女性的情境知识。

2020年梅心怡在美国居民区拍摄的风铃

这次展览是较为完整的对这个项目第一阶段的一次迭代。我将情境设置在一个准家庭的环境中,制作了女性劳作和处境的变体。这些作品有些是身体的幻化,有些存在于劳动和恋物癖的边界,有些承载了一种移情于物以及反移情的循环。

i:细细看来,本次你的每个作品中都有“悬垂”这个元素。所以可以说本次作品的灵感来源是窗外的风铃?你的创作习惯是从一个细微之处发展出一个庞大的研究谱系这样的吗?

梅:如果究其根源来说,的确是风铃!项目初始时因为是COVID时期,路上人声稀少,风铃声是我进入这个项目的入口。不同项目我会有不同创作方法对策,非要说的话,叙事(storytelling)是我创作方法的主要路径。

我的灵感的确是通常从一个细微的情节出发,并且探讨这个情节如何勾连起一种颤动着、微妙且荒诞的情境叙事。较大研究谱系的构成不是我的最终目的,我的作品通常最终的呈现方式是一种和阅读小说类似的体验。

i:如果说类似小说,你的作品确实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会有很多人徘徊许久,然后回头询问作品的含义。这是你预料当中观众反馈吗,你更希望通过作品将观众引向何处?

梅:我没有计划观众的最终反馈,我在工作室制作装置作品时通常在拼贴、组合、撤销,填塞材料、词汇和元素,观众的眼睛是我在布展阶段想象中的一种“虚拟材料”。

我很痴迷于观看之后试图将体验究极成为知识的瞬间,这种知识在超链接式的转译、图像、文字、暴力、二元性的伪装、重力、过期品、干燥碎屑等等之前踌躇。

眠音:垂直扫描&催眠 使你快速坠落(手的动作,手指轻颤),视频装置,2023

i:可以说作品更多是带来一种状态或者质感上的转达,理解作品其实并非重点吗?

梅:理解的方式或许是将我的作品带来的状态和质感作为经验,去构成一个故事或者一本词典。

i:你是学摄影、影像出身,基于专业背景给了你怎样的养分和独到的视角?你在后期延伸其他创作媒介方式时,如何与先前的思维相处?

梅:影像仍旧是我最敏感的媒介。

我主要的创作方式受到了导演式摄影的影响,在创作中对于虚构的调查以及对“为何重现”的回答来自于我的摄影学习经验。我组建装置作品中的“情节”时有时会使用类似的方法,譬如何时重铸、何时借用、何时使用赝品等等,这些决定构成着我装置作品中的逻辑。

影子,表演装置,综合材料,包括金属、木头、珍珠、绢、织物、矿物颜料、电视机、BJD脚、 剑山、鲜花、秤、便携三脚架、和纸、金属晾衣夹、牛⻆、⻉珠、石头、钓⻥配重物、 链条、人造核桃,版数:1+1AP,尺寸可变

i:《影子》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什么呢,可以介绍一下吗?‍

梅:这个作品的灵感其实来源于日剧《法医朝颜》,第二季的时候女主角朝颜结婚生子,父亲帮忙照顾孩子。有一幕是她的孩子在屋内哭,父亲因为阿兹海默的前兆开始恍惚,而她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有些情绪崩溃。朝颜的家庭背景也组成了整个故事微妙的闭环,她的家庭是311大地震的受难家庭,母亲失踪于311大地震;职业为警察的丈夫与妻子的家庭一同生活在妻子家的旧宅。

《影子》这个作品是这个封闭的东亚家庭故事的行动变体。也是我融合了东亚父权制阴影、但又被地震、刑事案件、破败的基础设施等戳开气孔的家庭寓言。

日剧《法医朝颜》剧照

i:你在“影子”这个作品中的放置了一个相机,作品的结构让人想到摇篮中的婴儿。这样的隐喻是否在暗示你和摄影之间的关系?

梅:婴儿和相机哪一方是喻体?“我”的身体——有攻击性的婴儿、相机前的身体、相机本身?你试图成为一个固定的身体但却不能,这大概是我的想象。

“在派对中尖叫,如雨中之泪”,表演现场

舞者:王璨,戏服设计:沈赞,2023

i:你的装置中,有用到诸如皮带、捆绑、悬吊等具有性隐喻的符号,能简单谈谈为什么对这些符号有偏好吗?

梅:项目这次的迭代是希望观众与我共同身处在一个准家庭的环境中,在爱抚、亲昵、性虐待和地震警报声中承受焦虑和动荡。

我对于性隐喻的运用实质是对于性别政治和身体等级的暗示,使用这种语言的动机是我希望将暴力植入其中。性隐喻的图像通常会快速地转化为身体体验,或者因为大众媒介传播的影响被快速地封包为缄默与审查——快速地转化为文字本身。

蔻蔻,50x15x20cm,松木,水性漆,玻璃,铜,版数:1+1AP,2023

i:本次是你“悬垂”项目的一个迭代,可以简单聊聊本项目之前的形态,和之后想要去往的方向吗?

梅:这个项目通过对不同物体及其材料和环境的研究,如柳树、吊灯、鱼钩等,从悬挂的不同物理形式展开。

一个女鱼钩,128x53x72cm,树脂、水性漆、禽类毛、鹿毛、假睫毛、麻绳、铃铛、现成物,版数:1+1AP,2023

此前的作品包括一个关于鱼钩与好奇柜的装置作品《别在去钓鱼途中呕吐》,以及一系列纸本铅笔作品《与柳树一同写作》。

与柳树一同写作,纸本铅笔,21×29cm每件,进行中

别在钓鱼途中呕吐,2020-2021,亚克力上乙烯基,有机玻璃,鱼钩,标本,锚,鱼线,印刷品,尺寸可变

后续我期待在政治和生态环境中扩展对悬垂的考察。在现代社会增长的具体表现中,从高处到地面的垂直空间内,悬挂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如电梯和用于物流运输的悬挂物。这种形式以放大的动态,比如柳树的飘动、鱼钩的颤动、风铃的声音。此种动态回应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以敏感性、不确定性回应着风、雨、地震等等环境的影响,以微妙的力量扯动着人类中心主义概念下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有关这一部分的研究,有一部新的短片作品《逢逢》正在后期制作中,短片主要从电梯上行过程中的人际对话展开讨论。

杏仁豆腐,收藏级艺术微喷,胡桃木,蜡,皮带,版数:1+1AP,40x50cm,2023

空晦暗中(瀑布上的黑狗),矿物颜料、绢、铝合金窗框,80×100cm,2023

i:《杏仁豆腐》和《空晦暗中》备受观众欣赏,可以借此展开谈一谈,什么样的事物会给到你创作养分?

梅:我的创作养分通常来自东亚文学和大众媒介、以及交流本身。《空晦暗中(瀑布上的黑狗)》是对三岛由纪夫《春雪》中绫仓聪子直接指认黑狗尸体时松枝清显当时心理状态的转译。

《杏仁豆腐》的灵感来源融合了在餐厅过生日的网络视频、日式家庭餐厅中的分手与暧昧,以及韩国出狱时食用豆腐以表示身份清洁的习俗。这些灵感初来乍到时作为最原始的切片,但不会以原本的面貌进入我的作品。

我的另一则养分——沟通和交流本身,以及写作的习惯,帮助我加工这些材料。引用一句我在最近短片中为其中一枚角色撰写的人物小传,这句几乎是在写我自己的习惯:(他)喜欢把前一天在文章里看到的话作为接下来一周的口头禅,但不会隐瞒自己学到的东西、看到的文章出处,以及如何将这些词汇打乱重组成口癖的小技巧——和揉面做糕点一样,要得是不同材料的功能的词,才能组成好吃的口头禅。

i:平常不创作的时候,在做什么?

梅:其实大概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不在做艺术,这些时间里我在看变身系动画和女性作家的小说,以及照顾小狗。

采访:吴乙弘

编辑:刘旭

图片提供:梅心怡

©POP MAR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2421号 京ICP备2022003890号